有一个疫苗总被谣传接种了它之后小孩容易发烧、出皮疹、食欲不振......因此,会有很多家长要求推迟接种这个疫苗。在一些社交平台里,有些家长还把它称为“苗王”,它就是——麻腮风疫苗。那么,这个疫苗究竟有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?麻腮风疫苗到底应不应该接种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一、什么是麻腮风疫苗?
麻腮风疫苗是一种三联疫苗,可以同时预防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这三种传染病,堪称“一苗防三病”。这三种疾病就像“三座大山”,都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。在没有疫苗的时代,它们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。麻腮风疫苗是一种减毒活性疫苗,共需接种2剂次,8月龄、18月龄各接种1剂次。
展开剩余73%二、麻腮风疫苗究竟是不是“苗王”?
有些家长说,孩子出生后打了十几针疫苗都“平安无事”,单单打了麻腮风疫苗后,才第一次见识到了疫苗反应的“威力”!
麻腮风疫苗作为每个宝宝接触到的第一种注射类减毒活疫苗,其毒性减弱但并没有被灭活。因此接种后会出现发热、皮疹、接种部位红肿、疼痛等现象,但这些都属于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的正常反应。严格来说,麻腮风疫苗还算不上“苗王”。
根据全国统计数据,接种麻腮风疫苗之后,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极低,每1万个孩子接种可能只会出现1-2例异常反应。但是,孩子一旦感染了麻疹,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(如肺炎、支气管炎、中耳炎、腹泻、脑炎等),甚至危及生命。
现如今,随着麻腮风疫苗的普及,每年全国只有极少数孩子死于麻疹。麻腮风疫苗是孩子们健康的守护者,在它极强的保护效果面前,它的不良反应是微乎其微的,就像是一只“纸老虎”,而非家长们想象中的“苗王”。
三、接种麻腮风疫苗可能会有哪些反应?如何处置?
1. 发热和皮疹
可能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,也可能在接种后1至2周后出现。持续一般不超过2天,可自行缓解,不需特殊处理;中重度发热或超过48小时未明显退热,可服用退热药或及时就医;打了疫苗后发烧,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是疫苗反应,还是建议看下医生。
2. 接种部位疼痛、红肿等
会出现接种部位疼痛、红肿、全身不适、哭闹、胃口差等问题,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,多数在2至3天内自行消失,不需特殊处理。
3. 淋巴结肿大
通常为暂时性的,不需特殊处理。
4. 腮腺和唾液腺肿大
一般在1周内自行好转,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处理。
四、及时接种麻腮风疫苗的必要性
疫苗接种的时间安排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,越早接种,孩子越早获得对麻疹、腮腺炎和风疹的保护。若推迟接种,孩子暴露在这些疾病中的时间增加,特别是在幼儿园或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,感染的风险也相应提高。另外,儿童入托入学时需会验预防接种证,对于漏种儿童,学校和接种单位会督促其完成疫苗补种,若不及时完成疫苗补种,会影响孩子入学。
近期全市正在开展麻腮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,请各位家长理性看待麻腮风疫苗的不良反应和保护效果,主动核查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,配合接种单位尽快完成麻腮风疫苗的补种,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来源:西宁市疾控中心股票杠杆配资公司
发布于:北京市